2007年日本醫科大學太田成男教授課題組Ohsawa等發表在《自然醫學》的論文,啟動了氫氣醫學的歷史,該研究論文報導了呼吸小劑量分子氫氣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神奇的治療效果。研究發現,呼吸1%到4%的氫氣能顯著腦梗死體積,這種效果和氫氣中和羥基自由基和亞硝酸陰離子有關係,尤其重要的是這種中和活性氧的作用具有選擇性,在發揮抗氧化損傷的同時,不影響具有信號作用的過氧化氫和超氧陰離子等活性氧,這種選擇性抗氧化也成為氫氣治療疾病的經典作用基礎,該論文也受到生物醫學領域的廣泛認可,自從發表後到2015年7月,被引用次數達到533次。這些論文大多數都是涉及氫氣醫學研究和討論的文章,其中證明氫氣效應的原創論著就超過300篇,本綜述就是對這321篇氫氣醫學研究的論著進行系統整理,並提出關於氫氣效應的可能分子機理。
雖然氫氣醫學的論文數量達到700多篇,其中論著為321篇。那麼這裡的論著到底是怎麼回事?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形式有許多,最常見的是論著original articles、來信、評述、新聞、綜述等,當然教材、著作和會議論文也屬於發表形式,在這些各種各樣的發表方式中,論著或原始論文是比較重要的,因為這能最準確地體現出一個領域的原始產出,或者說基本證據或研究結果,而其他發表形式許多是二手證據,是對原始證據的整理和歸納,雖然也很重要,但其重要性往往不如論著。當然從學術發展的規律上看,真正具有最突出貢獻的是一些重要綜述,尤其是有理論高度的綜述。這涉及到論文的五個境界。近日將根據美國氫氣醫學研究最著名學者張和教授的講課體會,給大家提供一個關於科研和論文撰寫五重境界的文章。可作為年輕科研人員尤其是研究生學習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好 歡迎至FB網頁留言討論
本處以庫存文章為主
討論請至FB能有較即時的交流與互動